• 期刊首页
  • 学校简介
  • 期刊导读
  • 邮箱投稿
  • 在线投稿
  • 联系我们

栏目导航

期刊介绍
学校简介
期刊导读
投稿须知
邮箱投稿
在线投稿

华大新闻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成立30周...
  • 《华中师范大学校歌》《南湖...
  • 高雅艺术再进我校 武汉室内...
  • 湖北省高校教育技术研究会第...
  • 我校选手在2015年湖北省大学...

通知公告

  • 关于召开2015年督办项目工作...
  •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1...
  • 全校停水通知
  • 关于做好2015年财务决算的通知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1 > 04 > 信息摘要

学生符号世界的城乡区隔——时空的视角

【出 处】: 时空 城乡 符号 语言编码

【作 者】: 高水红

【摘 要】伯恩斯坦的社会语言编码理论认为阶级制度通过不同类型的家庭作用于孩子言语的深层结构中,从而在符号类型、社会结构与经验构建之间建立了基本联系。本文则从“时空”的视角出发分析并指出了城乡时空结构与学生符号系统之间的联系:乡村学生基于乡土社会循环的时间观形成了以“现在”为时间取向的“看”的世界,其符号表达感性、生动、具体,具有特殊性、罗列性和武断性;城市学生基于都市社会变化的时间观形成了以“未来”为时间取向的“想”的世界,其符号表达明确、理性、抽象,具有普遍性、系统性和逻辑性。两者的表达与思维差异将会影响相互之间的理解、交往和共处,更会让前者游离于社会转型的结构之外。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艰难的书写:学校生活的社会学叙述及其力量
下一篇:最后一页

版权所有: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鄂ICP备0503325
地址:武昌桂子山华中师范大学  邮政编码:430079